各学院: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办。大赛以“更好、更快、更强”为主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为起点,形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创作和后期孵化一体化的人才培育链条,助力机器人相关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大赛于2021年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安徽理工大学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创新创业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共同主办,并由人工智能学院承办。
二、参赛队伍要求
1. 参赛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通过学院推荐报名参赛。
2. 每个参赛队人数:
主题一和主题二每队学生人数不多于3人。
主题三、专项赛每队学生人数不多于4人。
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且必须是我校在岗教师。
三、 大赛主题
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主题赛和专项赛详细规则说明见大赛官网:www.robotcontest.cn
(一)主题赛
1. 主题一(创意设计):家用智能机器人——让生活更美好
服务于未来生活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创意设计:适用于千家万户的智能机器人,其用途为家务劳动机器人、娱乐、情感交流、陪伴、个人卫生、家庭管家、安全与防护等家用服务智能机器人。
本次竞赛的智能机器人限定为人们居家生活(家庭)环境条件下使用,且符合上述用途范围的智能机器人,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及限定范围不符的作品不予评奖。
作品形式:
参赛队可以自行选择用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来展示创意设计。评审时按以下类别,分组评审。
1)无实物组: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作品的创意设计;
2)自制实物模型组:采用自行创意、设计并制作模型(或原理样机)的形式展示作品的创意设计;
3)模块化产品搭建组:采用慧鱼模块、启创远景模块、越疆模块、探索者模块等产品模块搭建作品,表达设计创意。
4)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组: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协助完成的作品设计或表达。本组作品要求使用国内的AI工具,协助参赛队进行设计,如生成初步思路、帮助语言表达、查找资料等,但不得将AI生成的内容直接用于设计创作或代替自主思考。
2. 主题二(创意竞技):——挑战更快
魔方机器人
参照人类魔方竞速规则,设计制作魔方机器人,综合运用机械、电子、信息和自然科学知识,实现比人“计算”更快、“翻动”更加灵活迅速的目标。
魔方机器人限采用双手臂,手指限采用二指或五指的形式,手腕容许有转动和摆动,手臂为固定。魔方机器人的外廓尺寸要求不超过480mm*480mm*480mm,总重量不超过20kg,摄像头数量不限,允许自行在机器人上增设光源。竞赛采用标准三阶魔方,决赛用魔方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同一个学校,参赛的魔方机器人的结构、技术方案不得雷同。
3. 主题三:智能机器人对抗赛—挑战更强(详细规则见附件3)
分统一部件组和开放部件组。
1)统一部件组:参赛队伍选用统一标准的控制器、传感器、动力模块、供电模块、结构组件等部件,设计、制作符合规则要求的智能机器人参赛,通过策略的制定及程序的设计,参赛双方的机器人进行比赛,采取小组循环赛、淘汰赛相结合的赛制。根据比赛形式的不同,设置轮式格斗、仿人格斗、视觉对抗、无人机对抗、服务机器人竞技、机器人仿真、创意设计等类别的比赛项目。
2)开放部件组:在对参赛机器人重量、尺寸等限制的条件下,参赛队自行设计、制作符合规则要求的智能机器人参赛,通过策略的制定及程序的设计,参赛双方的机器人在擂台上自主对抗,采取小组循环赛、淘汰赛相结合的赛制。
参赛项目及规则要求,请访问网址“http://www.robo-maker.org/dszq/”了解、咨询。
(二)专项赛
专项赛一:基于ROS技术应用的机器人挑战赛
1)单臂机器人竞赛组
基于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中涉及的视觉识别、抓取装配等技术,参照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规则,设计基于ROS框架的俄罗斯方块机器人系统,融合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将随机散放的俄罗斯方块装配到托盘中。
俄罗斯方块机器人手臂限串联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臂展不超过1000mm,机器人和视觉系统必须在ROS框架下运行。
2)双臂机器人竞赛组
基于双臂机器人在生活和公共服务应用场景中涉及的人机交互、双臂协同等技术,设计基于ROS框架的双臂服务机器人系统,融合语义识别与生成、机器视觉、深度强化学习等算法,通过双臂协作完成端茶倒水、物品取放和人机协同作业等任务。
双臂服务机器人手臂限串联六轴及以上,臂展不超过1000mm,机器人和传感系统必须在ROS框架下运行。
专项赛二:足式机器人挑战赛
分为四足机器人组和双足机器人组。
1)四足机器人组:分为大型组和小型组,通过对运动部分和感知部分的二次开发,搭载可扩展的传感器,模拟未来生活的四足机器人应用和技术挑战;赛项任务(供参考)包括但不限于越障与避障、竞速、识别、检测与播报、路径规划、踢足球、等等。
2)双足机器人组:分为大型组和小型组,通过对运动部分和感知部分的二次开发,搭载可扩展的传感器,模拟未来生活的双足机器人应用和技术挑战;赛项任务(供参考)包括但不限于越障与避障、竞速、识别、检测与播报、路径规划、踢足球、等等。
专项赛三:VEX U智能机器人对抗赛
VEX U是全球规模最大的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的赛项之一。本届VEX U的竞赛主题为“尖峰时刻”,比赛在约3.7x3.7米的正方形场地上进行。两支赛队各控制两台机器人在包含前30秒自动赛时段和后90秒手动控制时段的赛局中竞争。赛局目标是通过将套环放在尖桩上得分,挪动移动桩,在赛局结束时攀爬,以获得比对方联队更高的得分。详细竞赛规则请查阅VEX中文官方论坛:https://www.vexforum.cn/t/topic/14581?
专项赛四:产教融合-舜宇“未来视界” 创意赛
面向光电全行业,在核心材料、核心模块、关键器件(新型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以及以光电感知业务为核心围绕智能机器人、XR、智能汽车、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活力强、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创新作品。
本次竞赛限定为适用上述相关领域或应用场景下的所有创新作品,所有参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内容相符,与主题限定范围不符的作品不予评奖。
四、提交要求
所有参赛队需提交《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签字的电子扫描版,学校意见栏校赛阶段不用填写;《学科竞赛科研诚信承诺书》(附件2)签字的电子扫描版。
1.“主题一”要求提交的材料:
(1)参赛队按作品有无实物,分别按以下二种形式提交作品
无实物:设计创意的PDF文档(文字、设计图、效果图或动画)。
有实物(包括模型搭建):设计创意的PDF文档+原理样机视频(mp4格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组:设计创意的PDF文档(文字、设计图、效果图或动画),AI协助创作过程的原始资料(提示词、截屏等)
设计创意的PDF文档,包括文字、设计图、效果图等,篇幅(不包括封页)限A4纸6页以内,文件大小不超过20M。实物模型或原理样机的功能演示视频(限60秒以内,文件大小不超过50M)。
2.“主题二”、“专项赛二”、“专项赛三”要求提交的材料:
(1)参赛作品实物模型一次完整动作过程的视频(要求mp4格式,文件不超过90M);时长:魔方机器人作品视频时长一般宜不大于90S, 足式机器人、VEX U不大于120S。作品设计技术文档PDF,包括文字、设计图、效果,篇幅限A4纸30页。
3. 主题三、专项赛一
要求提交的材料详细要求请见主题三、专项赛一的比赛细则。
4.专项赛四
参赛队伍可以自行选择用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来展示创意设计。评审时按以下类别,分组评审。
(1)无实物组: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作品的创意设计;
(2)自制实物模型组:采用自行创意、设计并制作模型(或原理样机)的形式展示作品的创意设计。
五、赛事安排
(1)各学院请在2025年05月15日17:00前将申报表(附件1)和承诺书(附件2)签字后的电子扫描版、各主题赛、专项赛所需材料电子版等。统一打包,发送至校大赛组委会邮箱3171598504@qq.com,联系人:李老师,电话:0554-3311359,未按规定时间发送者视为放弃。
压缩包命名规则为:主题/专项+赛道+学院+队长+手机号+学号+专业班级。
校赛QQ群号:963660235(加群时请备注专业班级姓名,如:机器人19-1 王文志,所有报名队长需加群)。
(2)2025年6月前,校大赛组委会将对优秀作品进行汇总提升,并推荐报送参加安徽省级赛。
六、 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拟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评奖工作由校大赛组委会聘请评审专家进行评定。获奖参赛队伍将由学校颁发获奖证书,并择优推荐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安徽省赛。
七、 注意事项
(1)推荐至省赛,报名费需自理,约600元/队/次。
(2)部分赛道需自制或采购标准套件,费用自理。
附件:1. 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作品申报表
2. 学科竞赛科研诚信承诺书
创新创业学院
2025 年 04 月 29 日